文章正文
互联网渐成破解农产品销售难利器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15-08-10 22:29:17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图为:互联网开始渗透农业行业

  今年,各地又现农产品滞销!不同的是,农户自觉地与电商平台联合起来,危中寻机,不仅将产品卖出去了,而且实现了“成本更低、信息更多、渠道更广、视野更开阔”。

  统计数字显示,2014年我国农产品的网络零售额已经达到1000亿元。互联网作为一种极具革命性的技术应用,为我们提供了开放、共享、平等、融合的环境和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平台。遇上互联网,农业正面临亘古未有的大变革……

  农产品卖难买贵,农民不赚钱消费者有怨言

  李青武是运城平陆人,他的厂区前是一片桃园。老李天天看着这片桃园,他说,“在麦子成熟前几天,桃子还是2.60元/公斤,过了两天,价格就变成了1.60元/公斤,到收麦子的那天桃子已经变成了每公斤1.00元、0.60元。这个价格,连水肥的成本都不够”。

  家住太原的周红是“水果控”,喜欢时令水果。桃子,是她每年都要买的,尤其毛桃,毛乎乎的、捏上去有点软,她就买这样的。在她的印象里,六七月份桃子的价格基本在每公斤4.00元-7.00元之间,波动幅度不是很大。

  刘少帅在前些日子把储藏了半年多的梨便宜卖了,常年在批发市场做果蔬生意的他觉得,“今年的水果和蔬菜都便宜,批发商也赚不了钱”。

  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任利成在我省11个市抽取了308个样本农户,采用典型调查和随机抽样的方法,就生产流通过程中的农产品供求情况进行了调查。他认为,在农产品供给这条长长的产业链上,农民和消费者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市场,再加上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严重不对称,造成了“滞销、卖难、买贵”的怪圈。

  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主要是“农户+经纪人+批发商+零售商+消费者”。在这个链条中,农户作为产品供给者,组织化程度低、规模小、营销能力弱,大多时候是将产品销售给经纪人或产地批发市场。这些批发商和零售商也存在规模小、营销渠道单一、营销能力弱等问题。这样,市场上有大量的供给主体,再加上产品差异性不大,农户面对的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,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较低的市场既定价格。

  消费者面对的则是零售商,他们大部分以超市或农贸市场的形式存在。在城市布局上,一定范围内的消费者面对的是有限的农贸市场和超市。超市和农贸市场有一定的定价权,所以消费者面对的往往是垄断竞争市场。从另一方面来说,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农产品包含了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,而且流程费用在农产品价格中占比较高。

  这样的结果,自然就是农民不赚钱,消费者也觉得物价贵。

  互联网+农业,农产品有望由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

  投资者只需要通过微信或APP,便可认购一只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羊,成为“牧羊人”。认购的羊,每只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耳标,投资者可以通过二维码全程追溯羊的养殖全过程。而且,这只来自互联网的羊,还能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,累计年化收益率约为15%。目前,这家“互联网牧场”已认购了2万余只羊,并且认购量还在以每周3000只的数量递增。

  这是一家叫“云联牧场”的互联网平台。与传统的养羊相比,他们不用发愁卖不了,消费者也不用担心品质问题。这家社交化网络投资交易平台,通过互联网使传统农牧业产业链实现了扁平化、透明化和互联化,效益更是成倍增长。

 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让人们茅塞顿开的互联网创新!四川仁寿的枇杷,通过京东电商平台与物流配送网络销往全国,当季6.2万吨的销量,比往年增长了76%。浙江三门一家叫“渔老板”的合作社,根据网民消费喜好,推出了烧烤海鲜食材,月销售额达到200多万元。浙江的“聚土地”项目,让淘宝用户通过互联网预约,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认购,认购成功后获得土地上的实际农作物产出。农户与购买者签好订单,然后以销定产,实现了由生产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。

  在大数据的推动下,互联网+农业能够让生产者快速、有效地捕捉市场需求,实现农产品与市场供需无缝对接。

  在我省,长子方兴农业园、晋城司徒园区、太谷的杏林以及省内多家休闲庄园等,都在尝试互联网农业的路子,只是占比还很小。有的地方也推出了养殖、种植、加工等认购模式,但是至今无人问津。不过,在广大农村,越来越多的农户正在尝试与电商平台对接,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得更多、卖得更远。

  互联网环境下,农民如何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

  互联网环境下,农业生产依然有着自己特有的、相对固定的生产过程。任利成仔细分析了这个过程:从购买种子开始,农户需要选择种植的作物及种植量;在播种阶段,需要知道什么时候种、以何种方式进行播种;农产品培养是农产品生产的关键过程,怎么培养,这个过程需要种植培养技术;收获时采用什么方式收,机器或者手工取决于所培养的农产品和当下的技术;出售,是农产品在农户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。但是,在这个连接农户和市场的环节,卖给谁,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,在生产和流通无法信息对称的时候,他们往往就是被动的。

  当下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产业革命,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打破了空间界限,带来了高效率的市场空间,让农民可以避开本地市场狭小的制约,对接到一个更大的市场。这就是互联网的优势!目前,农业互联网平台的使用已经形成了两种模式,一是以产品为导向,把种得好转变为卖得好;二是形成倒逼机制,以卖得好倒逼种得好,并连接起多种应用。

  农业遇上互联网,正在开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。互联网以农产品消费群体的需求为目标,农产品生产者可以通过和消费者的协议对生产种植进行约束,在此基础上,建立以服务为目标的农产品生产基地,产品经质检合格后,由企业在尽量减少流转环节的前提下,按照“选择自由、权利平等”的原则将消费群体组织起来,建立较稳定的销售渠道,形成规模种植。这样,信息的流通带来了交易行为的实现。

脚注信息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9-2015 惠州市天时利种业有限公司